安远县

2017-11-04 01:07:47

栉风沐雨砥砺行
四好并进助脱贫

——江西省安远县四好农村路经验交流材料

 

安远县地处江西省南部、赣粤闽三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脉特困片区县。全县辖18个乡镇151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人,现仍有贫困人口2.2万人。2013年以前,我县还是江西唯一一个不通铁路、高速和国道的县份, 交通状况相对落后。近年来,安远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积极对接交通运输部对口支援及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定点帮扶的同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抓手,用小财政建设大交通,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据统计,2014-2016年,全县GDP年均增长12.1%,贫困发生率由16.9%降至7.36%

一、建设为先,强化投入,铺就脱贫攻坚快车道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安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导工程来抓,提出了构建大交通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全力保障,逐步破解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一)描绘交通建设新蓝图牢固树立大交通理念,注重全面系统谋划,将交通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脱贫攻坚、旅游开发、美丽乡村等工作相结合,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着力优化农村公路布局,坚持公路建设防工程水保绿化同步规划、建设和验收,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达标一条、见效一条

(二)拓宽资金筹措新渠道安远县虽然是国定贫困县,却始终把交通建设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以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路修的决心,采取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社会资金参与的筹资模式。三年来,整合涉农资金11.5亿元,相当于2016年全县财政收入的1.5倍,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累计建成935公里扶贫路、195公里产业路、46公里旅游路。去年,我县完成了70个贫困村的进村主干道改扩建,今年将全面完成剩余81个非贫困村进村主干道的改扩建工程。

(三)开创品质监管新路子牢固树立高品质建设就是最好养护的理念,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2015年成立县级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并通过连续数年公开招考、特聘等渠道吸纳19名公路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公路站、质监站工程项目建设一线,实现了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全覆盖。创新推行交通工程质量首件制,即在每一分项工程中,选择第一施工项目作为首件工程(如第一段路基、第一根灌注桩、第一片空心板),并将首件工程的每一道工序作为首件工序,编制严密的操作规程,确保质量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落实责任公开制,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养护责任人进行立牌公示,方便政府监管和群众监督,保证农村公路建管质量。

(四)探索项目招标新模式2016年,在70个贫困村144公里进村主干道改扩建施工招标中,探索试行邀请+摇号方式确定施工方,由财政部门会同交通部门认真核定工程预算,邀请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全市18个公路分局参与项目招投标。通过抽签摇号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公路分局通过优质高效的施工管理,有力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2017年,我县延续项目招标新模式,对全县剩下的81个非贫困村129公里进村主干道进行改扩建。

二、管理为要,压实责任,织牢群众安全保障网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是保障。我县始终把农村公路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模式创新,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工作。

(一)构建三级网络,实现路政管理全覆盖。2015全县设立乡镇交通管理站,落实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场所、有制度“五有”保障,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并在村级设立路政信息员,负责维护村道设施、反馈路况信息,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路产路权保护网络,确保农村公路通畅和设施完好。同时,将农村公路管养三字经、爱路护路村规民约与乡风文明行动结合,提高群众管护意识,形成农村公路、人人管护的深厚社会氛围。

(二)强化路长责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路长制,将农村公路管养、路域环境整治等纳入乡镇中心工作范畴,并设立考核机制,提升乡镇管路护路积极性。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任精品示范路路长,班子成员担任其他乡村公路路长,负责做好公路养护及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确保道路安全通畅营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三)加强源头管理,全面治超成效显著。整合交通、交警、公路、公安等部门力量,成立县治超大队,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构建源头管、路面查、追踪罚全程治超体系,对货运车辆“逢车必检,逢超必治”,包括县重点项目工程车辆也一视同仁,并将治超范围延伸至县乡道,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构建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信息员的治超信息网络体系。同时,在农村公路上开展流动治超,并建立完善限载、限高、限宽等设施和标志,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截至201710月底,共检测车辆26754辆,查处违法超限越载车辆211辆,交通事故率较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0.5%,车辆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1%以内。

三、养护为重,创新举措,绘就美丽公路风景线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为了让农村公路延年益寿,我县将公路养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绣花功夫做好养护工作,让农村公路成为全域旅游的靓丽风景线。

(一)助力脱贫,养护实现常态化。积极探索交通扶贫新模式,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员公益性岗位,安排200名贫困户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实现了扶持一岗、脱贫一户目标。同时,2017年由县财政统筹500万元作为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并建立了养护经费增长机制。充分调动了乡、村两级及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参与养护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责任,养护实现制度化。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将县道、乡道和进村主干道全部纳入管养范围,形成县、乡、村三级齐抓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体系;按照养护八无标准,建立了养护考核评定清单,将评定结果纳入到年终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对落实不力的乡镇,予以问效问责,促进了养护责任的全面落实。目前,全县945公里农村路全部列入养护范围,好路率达90.5%

(三)统一标准,养护实现规范化。在公路养护工作中,我县创新“36字决标准(即:路基完整稳定,路面平整干净,路肩整齐平顺,边坡整洁美观,水沟排水通畅,桥涵防护坚实),通过春排水、夏除草、秋整治、冬修补季节性重点养护,不断创新养护机制,全面提升养成效,将乡村公路打造成为一道道美丽整洁的风景线,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名片。其中,龙头公路于2016年被网媒评为全国百条最美乡村公路之一、江西最美乡村路

四、运营为本,统筹推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农村公路,运营好是目的,也是根本价值体现。我县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客货运输和农村物流发展新模式,农村客货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坚持与完善农村客运网络相结合,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我县对公交公司完成了国有化收购。通过新增镇村公路线路、增设公路沿线候车站(点),扩大了镇村公交和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同时,县财政在国家燃油补助的基础上,再予以每辆3万元/年的镇村公交运营补助,确保了乡村公交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近年来,开工建设二级客运站1个,建成乡镇客运站12个,村级交通服务站20个,便民候车亭92个,全县乡(镇)客车通达率100%,行政村客车覆盖率94%,农村群众到县城和圩镇的时间平均分别缩短了41.6%48.2%;现有镇村公交4条,辐射到了4个乡镇12个行政村和1.8万农民群众,贫困地区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成为现实

(二)坚持与降本增效相结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加快推进县乡村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交通服务站对交通、供销、电商、快递等资源进行整合,畅通农村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新建总投资8亿元占地486亩的物流中心,全县建成乡(镇)交通管理站18个,村级交通服务站20个;e邮电商服务站点106个、淘实惠站点143个、厂家网26个,在农村发展网店1800多家。

(三)坚持与交通+”相结合,打通脱贫增收最后一公里我县紧紧围绕交通扶贫,牢固树立交通+”理念,与产业发展、旅游提升、美丽乡村等中心工作相融合,倾力建设产业致富路”“生态旅游路”“幸福小康路,为群众开辟脱贫增收新渠道,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脱贫一方群众的目标。近三年来,全县新增蔬菜、百香果、弥猴桃等基地30多个,特色产业9.6万亩,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6%,带动5300余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2015年以来,全县接待旅游人次年均增长32%,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8%,全县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乡村旅游点360多家,遍布每个村落,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建设四好农村路,是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在建设四好农村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还要向全国的先进典型学、向全省的兄弟县市学。我们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打好交通扶贫攻坚战,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的步伐。



相关信息

更多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